信鴿
來源:教學資源
發(fā)表時間:2012-03-07 15:10:26
瀏覽數(shù):5925
轉到我空間 分享到隨寫
信鴿
通信鴿
信鴿亦稱“通信鴿”,是我們生活中普遍見到的鴿子中衍生、發(fā)展和培育出來的一個種群,應該是和雞同一個祖先。只不過信鴿經(jīng)過普通鴿子的馴化,提取其優(yōu)越性能的一面加以利用和培育,以至越來越單獨地脫離普通鴿子而存在。
而人們利用信鴿是因為鴿子有天生的歸巢的本能,無論是阻隔千山萬水還是崇山峻嶺,它們都要回到自己熟悉和生活的地方,[1]因為它們的戀家和歸巢性被人們所發(fā)現(xiàn),而培育,發(fā)展,利用來傳遞緊要信息。
、儆糜谕ㄐ诺镍澴印
包括航海通信、商業(yè)通信、新聞通信、軍事通信,民間通信等。
古羅馬人很早就已經(jīng)知道鴿子具有歸巢的本能。在體育競賽過程中或結束時,通常放飛鴿子以示慶典和宣布勝利。古埃及的漁民,每次出海捕魚多帶有鴿子,以便傳遞求救信號和漁汛消息。奧維德(公元前43年-公元17年)在一本著作中記述了一個叫陶羅斯瑟內(nèi)斯的人,把一只鴿子染成紫色后放出,讓它飛回到琴納家中,向那里的父親報信,告知他自己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贏得了勝利。古代中東地區(qū)巴格達有個統(tǒng)治蘇丹•諾雷丁•穆罕默德,在巴格達和他的帝國各城之間建立起一個信鴿通訊網(wǎng),形成一座著名的信鴿郵局。13非洲商業(yè)船隊也將鴿子置放在船上作為海運幫手,不時放出鴿子通知岸上輪船到達等等。
相傳我國楚漢相爭時,被項羽追擊而藏身廢井中的劉邦,放出一只鴿子求援而獲救。五代后周王仁裕(公元880-956年)在《開元天寶遺事》著作中辟有“傳書鴿”章節(jié),書中稱:“張九齡少年時,家養(yǎng)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為飛奴,時人無不愛訝。”可見我國唐代已利用鴿子傳遞書信。另外,張騫、班超出使西域時,也是利用信鴿來傳遞信息。
至19世紀初葉,人類對鴿子的利用更為廣泛,在人類的軍事沖突史中(一戰(zhàn)、二戰(zhàn)中都曾經(jīng)有卓越的表現(xiàn),至今的動畫片都還有信鴿在二戰(zhàn)中的傳奇歷史和卓越貢獻),它是最早并最多較力于主人的。著名的滑鐵盧戰(zhàn)役的結果就是由信鴿傳遞到羅瑟希爾德斯的。在今天,人類利用它進行隱蔽通訊,海上航行利用它跟陸上聯(lián)系,森林保護巡邏隊有效地使用信鴿跟總部聯(lián)系等等。
②用于比賽的鴿子。
人們利用鴿子歸巢的性能,先后用于通信和比賽,一直沿用著信鴿這個名稱,已不再局限于“通訊”這個單一的含義,并且主要指用于飛翔競賽的鴿子。
最后,在通訊技術和應用非常發(fā)達的今天,信鴿已經(jīng)退出傳遞信息的歷史舞臺。當今社會,無論外國還是中國,信鴿已經(jīng)是另一場“戰(zhàn)爭”中的主角。那就是信鴿競翔比賽。
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了,信鴿已經(jīng)成了一部分人們用來陶冶生活,發(fā)揚體育精神比賽主角了。信鴿比賽分得很復雜,且種類繁多,一般是將所有參賽信鴿帶到某個地方(這是根據(jù)鴿子的品種來界定的),距離有400KM,800KM或者1000KM,2000KM等,然后同時放飛,看誰的信鴿先到達目的地誰就贏得了冠軍,從而信鴿給自己和主人帶來榮耀和財富,也贏得了信鴿愛好者的尊重。
而因為這樣的競賽,導致信鴿愛好者開始對信鴿的品種和血統(tǒng)(比如福樂血統(tǒng),詹森血統(tǒng)等等)進行研究和培育,甚至對鴿子的育種、管理、訓練都有了一門專有的學科。對信鴿的研究含蓋甚廣,包括生物學,氣候學,地理學,營養(yǎng)學,甚至磁場學等。非常復雜且系統(tǒng)龐大!
以上原因導致信鴿產(chǎn)業(yè)在我國也盛行并迅猛發(fā)展起來,據(jù)說全國信鴿協(xié)會會員有好幾千萬之多,整個產(chǎn)業(yè)的經(jīng)濟鏈也達數(shù)以十億計!
現(xiàn)在的信鴿,已經(jīng)演變?yōu)榕畈l(fā)展的賽鴿運動了。中國賽鴿運動的通常比賽級別為3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1500公里等。
國外的信鴿運動比較發(fā)達的國家有:比利時(比賽信鴿的發(fā)源地)、荷蘭、德國、美國等。每年歐洲各國都要舉辦十幾場國家級和國際級的比賽,其中尤以1000公里級別的巴塞羅那國際賽最為知名。
相伴而來的每次國家大賽的獲獎信鴿,都是全世界信鴿愛好者追逐的對象。與此衍生的各種級別的信鴿展示會、信鴿拍賣會也日漸發(fā)展起來。每年的巴塞羅那國際賽現(xiàn)今價格均在150萬-200萬人民幣之間。
信鴿分類
賽鴿
亦稱“競翔鴿”。專用于競翔比賽的鴿子。人們從關養(yǎng)到放養(yǎng)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鴿子有認巢的性能,然后有意識地把鴿子帶到乙地并使之飛歸甲地,這就產(chǎn)生了通信鴿。當人們看歸巢的鴿子有先有后,于是又萌發(fā)了用鴿子競翔取樂的愿望,從而發(fā)展成為競翔這一高尚的體育活動。人們?yōu)榱藠Z取比賽的勝利,各自在繁殖、飼養(yǎng)和訓練上潛心研究探索,不斷設法改進,終于形成了賽鴿這一個新的品種。早在18世紀初,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的育種家烏連將巖波鴿同波斯傳信鴿、翻飛鴿及史密特鴿結合,培育成世界上優(yōu)良的品種,被譽為賽鴿的鼻祖。我國明代中葉,人們已用鴿子競翔取樂,并組織了相應的“放鴿之會”團體!稄V東新語》:“歲五六月廣人有放鴿之會,……擇其先歸者,以花紅纏鴿頸!辟慀澮话泱w型不大,成年公鴿約500克,母鴿約450克。骨骼硬扎,肌肉豐滿,眼睛明亮,羽毛薄而緊,羽色主要有雨點、黑、絳、灰、白、花等多種。傳統(tǒng)的賽鴿品種有戴笠鴿、中國藍鴿、中國粉灰鴿、紅血藍眼鴿、中國梟、競翔賀姆鴿、安特衛(wèi)普鴿、烈
美國白鴿
日鴿、美國飛行鴿等。按賽程可分為中短程鴿、長程鴿和超長程鴿。為了提高賽鴿的歸巢性能和飛翔性能,必須選好種鴿并進行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與訓練。挑選賽鴿的標準為骨骼發(fā)達而有力,羽毛緊密堅挺而富光澤,肌膚結實而有彈性。翅翼寬大,眼睛色彩明亮,更重要的是血統(tǒng)優(yōu)良。中短程速度鴿和超遠程耐力鴿又各具特點。
競翔鴿
即“賽鴿”。
中短程鴿
擅長于中、短程競翔的賽鴿。競翔路程一般在300公里左右為短程;500-700公里之間為中程。中短程鴿的首要條件為飛行時爆發(fā)力強,飛行快速,但缺乏耐久力,在長程和超長程比賽中相形見絀。
中程鴿
見“中短程鴿”。
短程鴿
見“中短程鴿”。
遠程鴿
擅長于長程競翔的賽鴿。競翔路程一般在1000公里左右。長程鴿的首要條件為飛行時耐久力強,但因爆發(fā)力欠佳,在中短程比賽中相形見絀。
超遠程鴿
擅長于超長距離競翔的賽鴿。競翔路程一般在1500公里左右以上。超長程鴿的首要條件為飛行時耐久力強,以及在野外覓食、宿夜的自生能力特強,但因爆發(fā)力欠佳,不宜參加中、短程比賽。
對信鴿特性的再認識
(王偉克)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0fb198f0736af620&hl=zh-CN%3Flid%3Ftid%3Ftid%3Ftid%3Ftid
隨著我們與信鴿相伴的時間與日俱增,我們覺得信鴿身上的謎反倒越來越多了。不能解釋的現(xiàn)象重疊出現(xiàn),過去依靠經(jīng)驗得出的所謂“定論”,居然也發(fā)生了動搖……當然,信鴿的迷人之處,恰恰就在這里。我們憑借對信鴿的關愛,憑借對信鴿競翔之謎的執(zhí)著探索,一層層揭示圍繞著信鴿的科學規(guī)律,加深著對信鴿的了解和認識,我們在信鴿競翔領域,漸漸得以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然王國,中國乃至世界的信鴿競翔事業(yè),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進步與提高。以下,筆者主要就中國競翔界當前在對信鴿本身的特性以及競翔方面存在的一些傳統(tǒng)的、人云亦云的模糊認識,談一點個人的看法。實際上,個人的看法也包含和借助著諸多鴿友探索的結晶,筆者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這些鴿友的代言人;氐奖疚牡念}目,應該說,是一部分經(jīng)過長期思考的愛鴿人,共同對信鴿特性的再認識。
一、 關于信鴿的歸巢能力
首先,為了不使這個競翔界最神秘的問題再度神秘化,我們應當將這個命題擴而大之。建立在信鴿是鳥,我們在研究鳥類的歸巢能力,或者,研究鳥類當中的一員,即鴿子的歸巢能力這個層面上,思路才能比較客觀,比較開闊。凡鳥類都有歸巢能力,通常,鳥類的歸巢能力極強。因為異地遠距離歸巢的前提是定向、辯向(方位),所以我們可以說,鳥類的辯向能力極佳。因為辯向歸巢能力直接關系到生存,因此這種能力在鳥類身上作用極其重要,根本不可以“討論”,也無所謂有無強弱,這種能力是必須的,舍此不能生存,那么,這種能力通過學習得來亦是來不及的,這種能力與生俱來,它們是——本能。結論:信鴿的遠距離定向歸巢能力并不“神奇”,舉凡鳥類都具備,不是經(jīng)過學習和訓練得來的,先天就有。
本能固然有用,也很重要,但是,本能也是遵循“用進廢退”原理的,長期不用,本能也要退化。野生的貓科犬科動物,都有叼起幼獸的脖頸軟皮“搬家”的本能,生活中觀察長期被人類馴養(yǎng)的家貓,有的還保存著這樣的本能,但是有不少個體已經(jīng)不具備這種“搬家”的能力了。豈止如此,就是小貓僅僅爬到了窩外,母貓也是束手無策,大呼小叫“報警”,由主人來將小貓捉回窩中。鳥類通過孵蛋這種方式繁殖后代,不能設想這樣的本能也可以退化,但是,現(xiàn)代的蛋雞優(yōu)良品種,都是在人類的干預下,利用長期的定向選育,使之失去了就巢性,也就是說,它們已經(jīng)失去了產(chǎn)蛋后自己孵化的這項本能。鴿子為人類馴養(yǎng),已有數(shù)千年,在人們的干預下,它們的本能,也有變化。比如家鴿的分支之一觀賞鴿,這類鴿子的遠距離定向歸巢本領的高超與否,就顯得不那么重要。能飛就行,長得讓人賞心悅目就行,繞舍飛翔能識得家門即可,祖先遺傳下來的定向歸巢本能,長期不使用,趨于退化,實際上,許多觀賞鴿品種本身,壓根兒就是人們“制造”出來的。肉食鴿也是人類制造出來的家禽新品種,因為身大肉肥,許多肉鴿品種失去或基本失去了飛行能力,變成了“落地”鴿,或者,終生被養(yǎng)在配對繁殖籠中,何談遠距離定向歸巢?
信鴿的遠距離歸巢本能顯然還保存著。人類也“干預”了信鴿,培育出許多外觀明顯不同的信鴿品種和品系,信鴿的模樣,也與野生鴿子有了明顯的差別。雖然人們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信鴿的定向歸巢能力,但是,“干預”的后果已經(jīng)顯露了出來。我們首先建立這樣一種標準,即認為信鴿的遠距離定向能力一點也沒有退化,實際上,信鴿的異地定向能力,實踐中檢驗,與距離巢地的路程遠近關系不大,換句話說,即使將信鴿運到很遠的地方開籠放飛,信鴿依然可以輕易地測定出家巢所在的方向。舉個例子,1991年5000多羽上海信鴿從2720公里之外的新疆哈密市放出,鴿群“盤頭”也不用打,照直往東方疾飛而去,近3000公里的距離,信鴿的定向感覺,仍然清晰。這說明三個問題:①家鴿當中的信鴿品種,定向能力仍然強勁;②信鴿的定向功能,不以距離的遠近而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③信鴿在競翔過程中丟失,除了非自然的因素,與定向功能的關系不大,是別的方面的退化,導致了信鴿的不歸。凡事沒有絕對化的,如同有極個別的觀賞鴿,放飛成績并不比信鴿差,有的信鴿個體,定向能力和適應異地的心理素質極差,競翔中飛錯飛反了方向,也是事實。個別例子,不能代表整體,也不具備討論的價值。
二、 關于翔距
籠統(tǒng)看,信鴿競翔的整體成績,大致上與翔距呈反比。同樣的天氣,翔距近的,飛速和歸巢率高,翔距越遠,歸巢率越低。500公里,適翔地區(qū)好天氣當天歸巢率可達80%,700公里當天能有60%歸巢,1000公里則顯示超出了一般信鴿的競翔能力和耐受力的承受范圍,數(shù)據(jù)有明顯變化,當日歸極為罕見,兩、三天內(nèi)歸巢率約在30—40%,之后還將零星有歸巢,已經(jīng)超出了比賽范圍和性質。這個翔距規(guī)律不是萬能的,按說距離越近,成績將會更好,400公里好于500公里;300公里又好于400公里,事實證明不能這樣簡單推理。即使400好于500,快于500,300公里左右的距離卻是違反這個“規(guī)律”的,整體上觀察,300公里距離的放翔,分速和歸巢率大打折扣,處于谷底狀態(tài),多少次的驗證,事實就是這樣。信鴿的定向飛行有一個距離“盲點”現(xiàn)象,有一個使得定向能力難以正常發(fā)揮的“不應”距離位置,不受正常的、我們通常認為的規(guī)律和定論的制約。即是說,信鴿競翔的定向功能方面,有一段干擾其正常發(fā)揮的“死穴”,認識到這一點,對我們設定信鴿訓放與競翔的站點距離,有重大影響,尤其對競翔公棚,是一個重要課題和質的改變。競翔人(尤其是競翔決策人)平均素質的水平和多年養(yǎng)成的老習慣以及惰性,使得我們的固有弊病可能還要延續(xù)一段時間,但是從科學的角度認識到了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陋習的改變,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三、 關于訓練
本文第一個命題已經(jīng)涉及到這個方面的內(nèi)容,遠距離定向歸巢既然是本能,道理上應該是不經(jīng)訓練信鴿也能歸巢的。事實上,鴿友棚中的老鴿,特別是曾經(jīng)飛過路的老鴿,顯示競翔功能比較穩(wěn)定和老到。第二年第三年齡,不經(jīng)訓放,直上500、700甚至1000公里,有時表現(xiàn)的比沖勁十足的幼鴿還可靠還優(yōu)秀。隨著年齡的增長,信鴿的定向本能日漸成熟,鴿子的心理素質也穩(wěn)定了,不經(jīng)過訓練,也能順利完成一定的競翔任務。尤其是超遠程競翔,誰曾經(jīng)將參賽鴿送到1000、1500甚至2000公里的距離上專門去“訓放”了?只要鴿齡合適,自有成年鴿子憑借定向本能尋向尋路歸巢。上海鴿友借給北京鴿友的種鴿,養(yǎng)了多年,繁殖了不少的幼鴿,一朝逃籠,不知去向,5天后電話詢問,沒見回來;10天后再打電話,曰回來啦,放心吧!一千公里吶,啥時“訓練”的?那么,不用訓練了?還得訓!為什么?家化了。家養(yǎng)鳥類,不拿出去訓放,信鴿自己已經(jīng)沒有自動長途飛行的欲望和習慣了,只是終生家飛,繞家盤旋而已,不拿出去訓放,信鴿自己都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遠距離定向尋巢功能,這項功能的“開關”都沒有機會打開。30、50公里外出覓食然后歸巢的本能都得不到使用,都不必使用,純粹是家化的鳥。幼鴿期間如果從不運出去短途訓練,適時鍛煉,信鴿連應付陌生環(huán)境的心理素質都不具備,何談競翔?時間方面,也不能等到鴿子都成了“老姜”,本能和心理素質都爐火純青了,才拿出來競翔呵。訓練要進行,要適時進行,主要是針對幼鴿而言,起兩種作用:一為訓練心理素質,入籠不慌,上路顛簸不慌,行車噪音不慌,籠中擁擠不慌,地磁感應不斷的位移變化不慌,開籠后每一次見到的都是陌生地形也不慌,此時,你的家鴿、信鴿的身份,才變成名副其實的賽鴿。一為訓練身體素質,只要不放路,10年的家飛,也不如一次短距離的訓放給信鴿的心理、生理兩方面造成的影響大。偶爾見到一羽訓放返巢的過路鴿,劃過鴿舍上空,你看那飛姿,那速度,那神情,那高度,那遇到大群勢家飛鴿后視而不見的傲氣,那臨近己巢時攏翅從高空“殺”下來時的氣勢,還有那“砰”的一聲砸到巢門踏板上后的架勢和表情:翅膀微聳,脖頸略略后仰,眼睛半睜半閉,瞬膜半收半放地翻弄幾下,眼砂跟著光芒四射,頭猛的一昂,隨著360度的急速旋轉,穿透力極強的咕嚕聲也隨之爆發(fā)┅┅還是那句話,你10年不放路的鴿子,能見到這般景象?該不該放,為什么放,放飛的道理和作用是什么?明白了其中奧妙,控制信鴿的訓放,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信鴿種質的潛能,也會在合理的訓放之后,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四、 關于競翔的方向
這個命題之下,我們應該建立兩項新的認識。其一是信鴿并非“訓哪兒記哪兒”,根據(jù)當?shù)刭惥方向一條線式的訓、賽,信鴿在運用定向本能的同時,也能借助多次經(jīng)過的熟悉地標,更加順利地歸巢,這時,不應該認為,信鴿經(jīng)過多次訓放比賽,已經(jīng)“記住了”這條線路,同時認為,信鴿此時只是可以辨認這一條道路,對另外的線路,是“路盲”,放不得的。這種“樸素唯物主義”的認識,同我們前面第一個命題是相矛盾的。異地定向歸巢能力既然是本能,就應該不經(jīng)訓練也能夠完成。實踐中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信鴿圍繞巢地在360度范圍內(nèi),都可以歸巢,有的地方多年來逢競翔不利就改換賽線,改換方向,成績當然會有明顯差別,但各個方向都會有歸巢鴿的。四面八方放過之后有差別,涉及了本命題的第二項認識,競翔的方向,是有適宜和不適宜之分的,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因為信鴿360度競翔都有歸巢,就隨意設定賽線方向。然而,隨意設定賽線方向的現(xiàn)象,目前仍然屢見不鮮;蛘,僅僅是考慮到地形因素,其他一概不問,這也不符合競翔科學的要求。
從我國大陸數(shù)十年競翔實踐的結果和數(shù)據(jù)來看,我們這塊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適宜信鴿競翔的地域不過東北、華北和長江中下游三大平原。長期以來,放來放去,無非實驗出兩個走向的適宜賽線,一條是南北向的雙向賽線,一條是西向東的單向賽線。其中,南北向的賽線季節(jié)性還相當突出,春季適宜由南放北,秋季適宜由北放南,越是賽距長的比賽,特性越明顯。中國大陸上近年有限的幾次千公里當日歸的比賽,或是出現(xiàn)在南北賽線上且順應了季節(jié)性的方向性,或是出現(xiàn)在西向東的賽線上,而且均限于平原地區(qū)。筆者的研究結果,認為春南秋北是順應了鳥類遷徙時,按季節(jié)定向飛行的本能;西向東局限在平原地區(qū)的好飛現(xiàn)象,原因在于信鴿祖先的趨海性,家鴿的祖先是一種適宜生活在海邊的鳥類,依中國的地形,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信鴿競翔,由西向東,即由內(nèi)陸放海岸線方向是正向,反之是逆向,(大連市的千公里當日歸,亦源自此種背景)。三次中國信鴿國家賽,無論一個司放點還是兩個司放點,都在中原放出,普遍的規(guī)律和趨勢,是北向和東向之間一個90度扇面區(qū)域內(nèi)的信鴿成績普遍較好,而且,鄭州的成績明顯好于上海。春季放飛的(包括初夏)國家賽,中原放出,由南往北飛的鴿子上了正向,往東北方向的賽鴿(飛往山東)方向也順,還沾著由內(nèi)陸飛海岸的有利因素,成績往往比往正北天津、北京方向的鴿子成績還要好。鄭州放出飛往東線的賽鴿,典型的由內(nèi)陸飛沿海,江、浙和上海等地的賽鴿成績是不會差的,事實也是這樣。反向地區(qū)加上地形再不好,成績自然沒有可能優(yōu)秀(個別特例是可能有的),這是360度放飛有中國特色的信鴿國家賽,成績老是一面倒的原因所在,(時間和司放點若不換,再放還這樣,老放老這樣。為說明問題做規(guī)律性預測,并非言鄭州司放點不好——筆者注)。上海司放點飛不過鄭州司放點的道理十分地明晰:帶入公式答案就出來了——上海司放點180度扇面由海邊放內(nèi)陸,大多數(shù)地區(qū)是逆向,效果可想而知。往北飛行的賽鴿雖然方向趨勢正確,但迎頭遇上世界第四大河長江的浩瀚入?冢@種景色壯觀卻極其不利于賽鴿歸巢的自然天塹,人在地面上和地圖上看不見(指不具備基本的綜合競翔知識的人),鴿群上了天還會看不見嗎?水天一色,煙波浩淼,一大批從出生以來就未曾見過這等場面的賽鴿,本能地反應是“遇(大)水則閃避”,紛紛逃離,心慌意亂的,它能有好成績(才怪呢!)?
五、 關于眼砂與賽績的關系
傳統(tǒng)的觀點:信鴿競翔的一切信息,都可以從眼睛里看出來,更準確一點說,是都能從眼砂中看出來,F(xiàn)在看起來,吃“眼砂論”的虧的人,比因“眼砂論”而得便宜的人,多得無法勝數(shù)。應該注意到,超遠程盛行的年代,遠程歸巢鴿與它們的后代,眼砂就是干老,給人一個直觀的印象:眼砂的干老與否,與信鴿本身的競翔性能或者說競翔里程直接有關。筆者的新認識和新觀點,認為問題的焦點不在于眼砂構成的外觀狀況,而在于借助鴿眼體現(xiàn)出的,信鴿本身色素存有量的多寡。請大家回憶一下,凡屬干老的眼砂,無論雞黃還是桃花,必然是面砂顏色鮮艷類型的,即色素飽滿,眼睛是反映信鴿精神狀況和健康狀況的屏幕,色素飽滿,既反映信鴿的體質好,也表示同等情況下,信鴿的競翔耐力,更勝一籌。遠程超遠程類型信鴿的羽色多數(shù)也是偏深的,這與眼砂色艷是同樣道理,色素含量多。比如中國的李梅齡系,比如歐洲的楊阿騰、萬德維根、凡王路易、范內(nèi)系,比如北美的戈登系和休曼系等等。信鴿品系能飛長程表面給人的印象好似偏重于定向能力出色,其實,性格堅韌,毅力堅強,體質強健,耐力絕佳更是決定性因素,有些翔歷的鴿友都明白,遠程超遠程參賽鴿絕大多數(shù)不能歸巢,但它們失落的地點和位置,大多都處于由司放地到巢地之間,直線路徑的中段兩側狹窄的范圍內(nèi),前前后后呈一條細細胡同狀,而不是“天女散花”,到處都是。事實證明:定向本能沒有問題,體力和意志堅持不下來了!最終能歸巢的,都是體力和意志的最強者。而體質強健的一個明顯外觀標志,就是色素沉積濃厚,可以從眼色和羽色以及皮膚、嘴喙的顏色上予以辨別。臺灣信鴿(大多為歐洲信鴿的子一代),前些年羽色偏淺,征服島內(nèi)二、三百公里的競翔里程并保持快速,沒有問題。近年來改行海翔,距離增加,沒有落腳點,沒有明顯的歸巢參照物,也沒有使賽鴿保持情緒安定的地面效應,這要求信鴿有更好的心理素質和耐翔力,忽而,大量臺鴿的羽色變深了,因為深色鴿色素沉積多,體質壯耐力好,海翔中歸巢率高,自然,幾年下來,深色鴿數(shù)量會迅速增加,這是被動式的增加。有識之士明白其中原理,主動引進深雨點、墨雨點羽色的美國老種戈登系,鼓吹適宜海翔,一時頗有市場,這是主動性增加。商業(yè)炒作只告訴你確實好翔,不告訴你為什么好翔,筆者秉性直爽,縱然是一家之言也憋不住要捅破這層窗戶紙兒。
眼砂與定向能力之間,沒有直接關系,估計已經(jīng)為大多數(shù)鴿友所注意甚至接受。清湯寡水式眼砂的外血鴿,一樣飛得好,而且還飛得快呢!但中國的鴿友早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規(guī)律:外血鴿飛得快是事實,但是普遍耐力差,耐磨性不好,多數(shù)品系不善飛遠程。拿著名的詹森系為例,該系鴿的一致品系外觀是羽色淺,灰色,淺雨點,出賽的名將眼睛色素多數(shù)不是濃艷的,比如“老白眼”就是典型例子。詹森鴿普遍尺碼大,身大力不虧,爆發(fā)力好,飛速快,但持久力不行,不善飛長程。詹森兄弟數(shù)十年來心知肚明,揚長避短,從不參加超過500公里的比賽!阿連棟克的這一小批單身養(yǎng)鴿圣手們,當然知道色素與鴿子競翔力之間的關系,而且他們早就知道,那么執(zhí)著的對待鴿子,他們不會不發(fā)現(xiàn)這一規(guī)律的,或許,這條經(jīng)驗也同他們的配鴿技巧一樣,是秘不示人的。詹森兄弟留在家里從不出賽的母鴿和少量永遠保留著的一系絳羽色鴿,都是具有濃濃眼色的部隊。老白眼對上老白眼,后果不堪設想!詹森兄弟們,就用這樣的色素濃集的種鴿,將色素偏淡的出賽績優(yōu)雄鴿的后代,體質上“拉”回來一些,保持整個品系的隊伍,在正常的色素軌道上運行。妙!臺灣信鴿學者武高平先生,在其巨著《詹森育種原理》一書中,關于這一點說的很明白,比筆者說的還明白。因為筆者剛才的舉例,是受了武高平先生的啟發(fā)。但是,色素與信鴿競翔力之間的關系理論,是筆者在祖國大陸獨立研究完成的,筆者這個方面的論述發(fā)表之時,武先生的大作還遠沒有在市面上出售。鴿友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和見識,凡是幼鴿先天不足,喂僵了,出巢時往往眼砂色淡,目光呆滯,爪大脛細。沒有什么競翔價值的土鴿再加上體質差,眼砂色素往往呈清淡狀,眼神也是定定的,兩個指標:體質和精神都不好,那不是“殺才貨”嗎?兩個指標,又都是從眼睛里看出來的,筆者什么時候講過,堅決不要看眼砂來著?本文第一命題已經(jīng)點到,定向能力與距離的遠近(通常的競翔范圍)關系不大,眼砂清淡眼神呆滯的菜鴿,給它送到哈密、疏勒河、清水堡等地“開籠”,它也不會因為“菜”而一頭扎在地上等死或裝死,它也會悲壯地、自然地憑本能測出家鄉(xiāng)的方向,奮力往東方飛去,不過,因為體質太差導致意志品質也差,它飛不了多遠就壯烈犧牲在戈壁灘或者早早就自己找個有人煙的地兒主動“天落”了,它決不敢攀比占出賽總數(shù)90%左右的那些帶著“品系”、飛出八百或一千來公里才“天落”的正牌信鴿,它更不敢攀比那些10%左右九死一生最終回到故鄉(xiāng)的超遠程參賽鴿。信鴿眼砂(眼色)與競翔力(不是定向能力)之間的關系,落腳到筆者的觀點,想必此時讀者鴿友已經(jīng)明白基本意思,提出一家之言供參考,供討論,不是“點化”眾人。
六、 關于信鴿競翔活動本身的趨勢
這個命題的地域范圍是指中國而言。因為世界范圍內(nèi)的信鴿競翔活動中心和領先地區(qū)在西歐,那里的競翔活動就結構來說已經(jīng)定型,賽距、賽線、賽向、賽季、賽點多年來也已固定,惟有設法進一步提高賽鴿的飛速,將賽鴿的高飛速固定下來繼而培育出在當前的各個賽距范圍內(nèi),飛速更高的賽鴿新品系乃至新品種。一句話,歐洲的信鴿競翔活動,已經(jīng)沒有什么明顯的趨勢了。筆者認為中國不然,我們的信鴿競翔活動歷史應稱悠久,目前開展的亦可稱廣泛,算得上是競翔大國,然而我們的總體水平不能稱已居世界前列,我們受綜合國力、文化基礎、科技水平、思想意識的開放程度所限,在世界鴿壇的實際位置并不高,這是事實,我們在信鴿競翔方面,還大有潛力可挖,大有發(fā)展和進步的余地。具體到發(fā)展趨勢,項目領域有很多,比方說育種(不是引種)意識的建立和育種水平的提高,我們就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有可能獲得成績,對此,筆者在回顧了中國信鴿競翔歷史之后,連謹慎的樂觀態(tài)度也不敢抱有。好在競翔先進國家本著國際主義的高姿態(tài)和強烈的市場經(jīng)濟意識,將他們培育的優(yōu)秀信鴿源源不斷地支援我們,我們在鴿種更新方面,不會有后顧之憂的。當前最突出的,當務之急的發(fā)展趨勢,是在賽制方面,尋求與國際通行的信鴿比賽制度迅速接軌。
中國的鴿友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歐美的信鴿競翔賽距,近年來已經(jīng)極少超過一千公里了。以國際著名巴塞羅那大賽為代表,最遠賽程就是一千公里左右。國際流行賽制,絕大多數(shù)都限制在當天歸巢的距程范圍內(nèi),最多舉行“隔日賽”,兩天內(nèi)歸巢的比賽,諸如以巴賽為首的歐洲五大長程賽。不是歐洲地盤小,也不是歐洲的比賽次數(shù)太頻,更不是歐洲人先天只對短程賽感興趣,而是信鴿競翔的歷史長了,人工多年培育的各距程賽鴿的性能已經(jīng)固定,人們對信鴿本身和信鴿競翔的合理距程,在長期反復的實踐中已經(jīng)有了理性的認識。當代競翔鴿按其性能,最佳的競翔距離之上限,在一千公里上下,兩日內(nèi)回歸,有正常的飛速和狀態(tài),比賽的各項數(shù)據(jù)也都合理與正常,說明賽程設置適宜。哪怕是再增加賽程少許,賽鴿的各項競翔指標會全面急劇下降,連帶的一切競翔數(shù)據(jù)都沒有說服力了,競翔也難以稱其為競翔了。
中國因為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信鴿競翔總體發(fā)展水平的滯后,手中基本鴿種長期保守陳舊,缺乏與世界先進競翔國家競翔理念和信鴿品系的交流,加上長期諸如通訊報到手段的落后,甚而至于因遠程競翔更加不可知不可測的巨大變數(shù),使得意圖作弊者享有更大的操作空間和可乘之機等等,我們利用國土的遼闊,在世界上最長時間的堅持了遠程超遠程的信鴿競翔活動。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對信鴿競翔分速要求的提高,信鴿競翔活動頻度的增加,報到手段的精確與方式的迅捷,我們的信鴿競翔運動在改革開放,對外交流頻繁的狀態(tài)下,勢必大受國際競翔界現(xiàn)行信鴿品系特性和競翔制度的影響,跟上世界競翔運動發(fā)展的步伐和潮流,一千公里以內(nèi)的競翔活動,次數(shù)會明顯增加,十不收一的超遠程信鴿放飛活動形式,次數(shù)將明顯減少(目前這種趨勢已顯見端倪),直至淡出中國信鴿競翔活動的形式范圍。
另外,筆者曾經(jīng)在以前的文章中表述過,隨著信鴿家化程度的加深,它們對人類的依賴性日漸增強,離開人類為它們提供的優(yōu)越生活條件,獨立應付艱苦局面的生存能力已經(jīng)很差了,這也是一種退化。賽馬奔跑速度很快,它們的形體外貌與野馬相比,變化極大;賽鴿的飛速驚人,它們的模樣,與野鴿也有巨大的差別,這兩種人們培育出的競速動物,人工雕琢的痕跡很重,是典型的家化畜禽,僅保留人類賦予它們的單一競技功能,而且,這種功能必須在人類的全力支持、保護與訓練狀態(tài)下,才能得以發(fā)揮。許多信鴿理論上確實不止僅能飛行一千公里歸巢,但放飛之后兩天一夜的“流浪”狀態(tài),加上運輸期間36—48小時的離巢禁閉隔絕,束縛行動自由的待遇,怕是已經(jīng)到了這些家化鳥類公子哥兒們姐兒們的耐受極限了!實話實說吧,現(xiàn)代信鴿競翔的上限,多種因素制約,使得國際上已經(jīng)固定于一千公里,我國即將固定于一千公里,這是筆者對信鴿競翔活動本身趨勢的看法和展望。信鴿不會講話,面對一千公里的賽距,它們怎么答復我們呢?即使是理想的放飛好季節(jié)好天氣,即使使用理想的賽線,即使是我們認為有千公里歸巢性能的、鴿齡適宜的成年信鴿打比賽,千公里的歸巢率老是徘徊在30—40%上下,這就是千公里參賽鴿們,屢次用實際行動給予我們的回答┅┅
免責聲明:本網(wǎng)凡是由用戶發(fā)布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資料,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fā)布人自行承擔,并負法律責任。賽鴿資訊網(wǎng)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